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

從台南海邊長成的生活藝術家 專訪台南佳里 小木作 創辦人侯成育


/林珮芸

「因為愛惜老樹,所以開始創作的生命;長久以來,一直尋找可以代表台灣的樹木,終於領悟龍眼木是最能代表台灣精神的木材」。七十一年次一臉憨厚的返鄉青年侯成育(綽號花猴)熱誠地娓娓道來,關於創作的故事,關於故鄉的召喚,關於用藝術改變舊宅空間的起始。與花猴相約在台南佳里蕭壠文化園區的「木空間一Anadou X 小木作特展」展場,過去日式糖廠的紅磚空間,分為不同區域的木作展示,第一眼看似質樸、童趣;兩位木作職人呈現明顯不同風格,卻和諧地交融相互輝映。小木作多是利用舊木作成的生活器皿,如木製餐具、文具、小型裝飾品;另一位台南藝術家Anadou則是以精巧的構造,拼裝出一個個類似樂高的玩偶造型。展區中間隨興佈置的碎木塊圓圈,則成為立刻吸引孩子目光的遊戲區。

剛剛帶完親子木作工作坊的侯成育說「不能小看這些孩子,他們隨手堆出來的作品,只要幫忙黏上固定膠,就可以變成專業的藝術品」,這時我定神一看,果然看見孩子面前一人一座可愛的小城堡、機器人,令人錯以為這裡是誠品書店兒童館,或是樂高公司的兒童區。孩子可以盡情在廣大的空間中,親手觸摸每一件木作藝術品,更重要的是,取材為在地的樹木,這些原本將被當成廢棄物的木塊,因為設計的巧思,重新被賦予新的生命。



「我大學唸的是建築,實習和畢業後的工作讓我有機會跑遍台灣各個地方。其中在天后宮做文史調查的經驗影響我最多」不改幽默本性的花猴一邊說,一邊形容進香客的香火,從身後直竄正懸在空中,分析廟宇建築的他所經歷的奇特經驗。父親經營園藝工作,時常有機會修剪超過七十年以上的老樹。其中一顆照顧很久的楊桃樹,因為長年修剪費用過高,屋主決定要將老樹砍掉。花猴覺得很可惜,於是說服父親降低維修費用;然而,接下來面臨的難題是,工資減少、修剪回來的細條又該如何處理?不斷思索上一代的經營理念與現實生活的衝突,後來花猴靈機一動,用紅磚搭了土窯烤麵包,細枝木條變成免費的升火原料。麵包販售帶來新收入,也因此認識更多自給自足、認真生活的朋友。

學校畢業後,大約有十二年的時間在外地工作,近三年,因為家中生意希望他回來幫忙。決定返鄉後的第一年,侯成育每天拿著相機在大街小巷穿梭,拍照、記錄做調研。想知道靠近海邊的台南佳里有哪些在地特色。以舊木創作之初,有一天看見新生兒拿著檜木餐具直接放入口中,驚慌之餘開始深思,如何做出安全無毒的環保餐具。手工藝技巧沒有問題,但材質卻需要深思。檜木並非台灣特有種,加上數量越來越稀少,對花猴來說,這樣的樹種不足以呈現台灣特色。一天,他看見老師傅將龍眼木丟進火裡燒,才知道龍眼木過去常用來做佛像,或是廚房的粘版。木質硬、難塑型,老人家都不喜歡這種木材。花猴馬上靈光乍現,原來龍眼木最能夠代表台灣,數量多,街頭巷尾人人家都有一株。木質硬用來做餐具、文具最堅固。只是對製造者來說,創作過程加倍辛苦。



「木空間一Anadou X 小木作特展」的展覽很有趣,第一個進駐的只有侯成育的木作餐具小器皿。後來看見斑駁的紅磚牆,於是興起了「海洋」的主題。小木工到海邊將廢棄的木船殘骸撿回來,刷上藍色、白色,變成另外一隻小船,以簡單的鐵釘直接鑲入紅磚縫隙中;小船上還有一座小小的燈塔,象徵過去討海人的信心和夢想。「當我佈置完這面牆後,Anadou說他也要做一艘船,就是那座諾亞方舟」花猴指著對面的造型品說。一下子要妝點完偌大的展場實在很不容易。花猴和Anadou決定用「堆疊」的概念,一點一點加進新元素,將孩子的創作、工作坊的成品也融入展場中。不斷調整、不斷流動、讓每一次來訪都有新奇的發現。「這樣會為糖廠帶來越來越多的人潮」花猴開心地說。而照顧展場的園區工作人員也笑咪咪說「以前這邊看起來荒廢,多虧在地的藝術家願意進駐,現在變得越來越好,家長也喜歡帶小朋友來接觸藝術。」

對於這位返鄉青年藝術家來說,小時候住在佳里糖廠的斜對面,數次的搬家住遍大部分的佳里區。熟悉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民情,讓他不忍看見鄉鎮的蕭條。回家幫忙後成為第二代的園藝經營者,有別於上一代的理念,將藝術與生活緊緊相聯;將環保意識融入創作,讓小鎮看見希望也帶來新的藝文氣息。木質創作很困難嗎?大人也許這樣認為,但是看見輕鬆地坐在地上堆積木、排造型的小小人兒,會發現原來孩子受到大自然素材啟發,激盪出的想像力與創意,是天生具有的能力。


  
木空間一Anadou X 小木作特展
       
活動地點︰蕭壠文化園區A1
活動地址︰臺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30
活動時間︰2014/06/15 2014/08/31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